南部人道主义危机加剧,数千人涌向加沙北部

2025-07-05 13:00来源:会员发布

  

Thousands more flee northern Gaza as humanitarian crisis worsens in south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在周二的报告中指出,自11月5日以来,已有20万人从加沙北部逃离,原因是以色列地面部队在医院附近与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交战,导致病人、新生儿和医务人员被困,缺乏电力和物资。

Ocha人道主义办公室表示,北部地区仅有一家医院能够接收病人。

其他医院已无法正常运作,主要作为躲避战斗的避难所,其中包括加沙最大的医院Shifa,该医院被以色列军队包围,36名婴儿面临生命危险,因为孵化器缺乏电力供应。

这场冲突已持续六周,起因是哈马斯在10月7日对以色列的突然袭击,导致数百名平民遇害,并有约240名人质被带回加沙。

以色列进行了近三周的猛烈空袭,随后派遣军队和坦克进入北部地区。

这场战争已造成数千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并对这个贫困的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

以色列呼吁加沙城及北部周边地区的平民撤离,但被围困的南部地区并没有安全多少。

以色列经常从北向南进行空袭,打击所谓的激进目标,但常常导致妇女和儿童的伤亡。

联合国管理的南部避难所极为拥挤,平均每160人仅有一个厕所。总计有15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占加沙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人们为了稀缺的面包和微咸水排队数小时。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水龙头干涸,因水泵和处理厂缺乏燃料。

自战争爆发以来,以色列一直禁止燃料进口,声称哈马斯会将其用于军事目的。

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机构正在努力为在南部学校和其他设施避难的60多万巴勒斯坦人提供基本服务,该机构表示,预计到周三将耗尽燃料,迫使其停止大部分援助行动。

该机构表示,无法继续通过埃及的拉法过境点进口有限的食品和药品。拉法过境点是加沙与外界的唯一联系。

随着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城中心与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交战,双方都利用医院的困境。希法医院医生为新生儿保暖的照片广为传播。

以色列指责哈马斯利用医院作为战斗人员的掩护,声称哈马斯在希法城及其地下设立了主要指挥中心,但未提供任何视觉证据。哈马斯和希法医院的工作人员均否认以色列的指控。

周一,军方发布了其部队在周末进入一家儿童医院的视频,显示据称在医院内发现的武器,以及据信武装分子劫持人质的地下室房间。

“哈马斯把医院当作战争的工具,”以色列军方首席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少将站在兰提西儿童医院的一个房间里说。地板上摆放着爆炸背心、手榴弹和火箭推进榴弹发射器。

与此同时,以色列军队在周末包围了希法城,周围枪声和爆炸声不断。在过去几天里,成千上万的人逃离医院,前往加沙南部,其中包括大量在此避难的流离失所者。

几个星期以来,希法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用醋作为防腐剂,为包括儿童在内的战争伤员进行手术。

在周末的大规模撤离后,约650名病人和500名工作人员仍留在医院,医院无法继续运作,还有大约2500名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在里面避难,食物和水都极为匮乏。

在哈马斯统治的加沙,卫生部表示,自周六紧急发电机耗尽燃料以来,已有32名病人死亡,其中包括三名婴儿。该机构表示,由于救生设备无法正常工作,36名婴儿和其他病人面临死亡风险。

周二早些时候,以色列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开始努力将孵化器从以色列转移到希法。目前尚不清楚孵化器是否已经交付,也不清楚它们将如何供电。

国际法赋予医院在战争期间的特殊保护。如果战斗人员利用医院来隐藏战斗人员或储存武器,医院可能会失去这些保护,但必须充分警告工作人员和病人撤离,而且对平民的伤害不能与军事目标不成比例。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星期一试图从加沙城另一家医院圣城医院撤离大约6000名病人、工作人员和流离失所者。但红十字会表示,由于炮击和战斗,其车队不得不返回。

以色列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武装分子手持火箭推进榴弹发射器进入圣城医院。一辆以色列坦克驻扎在附近。

美国一直在推动暂停援助,以便更广泛地分发急需的援助。以色列只同意每天开放一个窗口,让平民可以沿着两条主要道路步行逃离加沙北部。

根据加沙卫生部的数据,截至上周五,自战争开始以来,已有超过1.1万名巴勒斯坦人遇难,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和未成年人。卫生部未区分平民和武装分子的死亡人数。据报道,约有2700人失踪。

卫生官员以难以收集信息为由,没有更新死亡人数。

以色列方面至少有12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在哈马斯最初的袭击中丧生的平民。军方表示,46名士兵在加沙的地面行动中丧生,数千名激进分子被击毙。

大约25万以色列人已经从加沙附近的社区撤离。巴勒斯坦激进分子仍在加沙地区向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发射火箭弹。自战争开始以来,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在加沙北部边境地区多次交火。

广华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