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中的液体对地球变暖的影响远超二氧化碳,差距达数千倍

2025-07-05 12:30来源:会员发布

  Matt York

空调的发明让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了更为舒适的环境,但其运作所需的特定化学物质却对气候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在冰箱、冷冻柜和汽车中,制冷剂通过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将热量从需要降温的区域排出。

在冰箱内部,制冷剂最初以液体形式存在,随后膨胀为气体,从而实现降温。这种降温后的气体在冰箱内循环,并在流动过程中吸收热量。

当冷却的液体吸收了大量热量,例如从刚煮熟的鸡蛋中获取的热量后,它会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导致温度升高。接着,制冷剂流经冷凝器盘管,在那里释放热量并重新冷却成液体。

制冷剂进入膨胀装置后,循环再次开始,液体扩散并冷却,再次转变为气体。

空调同样使用制冷剂,其工作原理与冰箱相似,但它们将热量释放到室外,而非厨房。

制冷剂能够吸收比水或其他常见液体更多的热量,这使得它们在冷却系统中表现优异,但一旦泄漏,对气候变化却是有害的。

在凤凰城、亚利桑那州和迪拜等炎热地区,早期使用的制冷剂化学物质是氯氟烃(CFCs),但科学家们在20世纪中后期发现这些物质对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各国联合签署了1987年生效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禁止使用氟氯化碳,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国际环境法之一。

取而代之的是氢氟碳化物,这种化学物质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商业化。然而,随着空调的普及,人们发现这些气体对气候的影响也很大,迅速在大气中积聚。

评估有害气体的标准是“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环境保护署将其定义为一吨气体在一定时间内与一吨二氧化碳相比所能吸收的能量。因此,二氧化碳的全球升温潜能值为1,而甲烷的排放量是二氧化碳的28倍。普通制冷剂R-410A的全球变暖潜能值高达2088。

2016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规定,到2036年,氢氟碳化合物的使用将逐步减少85%,目前正在实施中。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的最新综合气候报告,如果《基加利协定》得到全面执行,将有效遏制全球变暖。

在美国,根据《清洁空气法》,故意释放氢氟碳化物和其他制冷剂是被禁止的。当含有制冷剂的设备被处理时,EPA要求最后处理人员恢复制冷剂至一定水平或确认没有泄漏。

然而,事故时有发生。当汽车在碰撞中受损时,制冷剂会泄漏到大气中。美国环境保护署限制制冷剂的销售,但消费者可以在商店购买某些小罐装的氢氟碳化物,前提是其重量不超过两磅。当汽车被丢弃时,垃圾场的工作人员负责回收制冷剂。

科学家们表示,减少氢氟碳化物的排放将带来快速的回报,因为大多数氢氟碳化物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约为15年,远短于二氧化碳。

- - -

美联社的气候和环境报道得到了多个私人基金会的支持。点击这里了解更多美联社的气候倡议。美联社对所有内容全权负责。

版权所有2023美联社。版权所有。本材料不得出版、广播、重写或重新分发。

广华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